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生物 理綜 地理 歷史 政治 文綜 奧數 數學競賽 物理競賽 化學競賽 書法 繪畫 舞蹈 鋼琴 體育 棋類 美術 小提琴 聲樂 音樂 英語口語 雅思 托福 吉他 德語 韓語 日語 法語 高等數學 SAT數學 心理輔導 新概念英語 英語四級 作文 微積分 其他 古箏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高考 > 高中生考試與試卷分析 > 新課改情況下的未來高考考試走向
新課改情況下的未來高考考試走向
眾所周知,今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即將公布。高考大綱對現在的高中學子和老師而言,主要是關注各科增刪的考點和必修及選修內容,以及題型的變化。 今天要談的是教育部考試中心旗下的《中國考試》雜志,在近期發布了關于高考內容改革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著力于高考改革后各科考查內容、試卷試題的編排和評分方案。 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什么樣的內容。 首先試卷結構發生變化 語文試卷分為閱讀與表達兩部分。閱讀包括文化常識、古代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連續性文本閱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5部分,共19題,80分。表達包括語言文字運用和分析性寫作2部分,共4題,70分。滿分仍為150分。 開發6種新題型 1.情境化的默寫填空題:改變給出上句,要求考生填寫下句的簡單記憶性默寫考查,設置一個可供考生理解、使用古詩文的情境,考生需要在理解情境的基礎上填寫句子。 2.傳統文化素養選擇題:從中國傳統文化、世界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優秀文化中選取內容,考查學生的文化素養。 3.言語邏輯選擇題:通過短小材料營造生活、學習的情境,考查考生利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進行思維的過程。 4.混合型材料閱讀題:拓展試題材料來源,主要考查對多元化的文字材料、信息圖表的閱讀理解和信息加工處理能力。 5.實用性寫作題:要求考生撰寫諸如書信、通知、消息等在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實用性文章。 6.分析性寫作題:要求考生撰寫滿足學習與研究所需要的辨析論證的分析性文章。 現代文閱讀 在試題選材上,主動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帶來閱讀文本形式的變化,擴大現代文閱讀文本類型,如圖片、表格、統計數據等,嘗試引入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古詩文閱讀 首先,在文言文閱讀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尤其是如何用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注重挖掘古代作品的當代價值與意義。 其次,注重古代詩歌鑒賞試題對于區分高分段考生、引導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加強所選材料的經典性,避免試題設問過于寬泛,注意防止套作等問題。 高考語文命題方法變化 1.拓展試題選材范圍。選取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素材,反映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領域的建設成就;拓展試題材料的領域和范圍,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現實生活等多個領域中選取閱讀材料,增加表格、圖片、統計數據、文字表述等多種信息,為能力考查和素質展現提供充分的情境和背景,為考生自由思考創造條件。 2.語文科考試內容去除對字音、字形等死記硬背的內容要求,降低程式化的語法運用考查比重,突出語文讀寫核心素養,增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要求。 3.打破過去封閉的試題呈現方式,根據考試目標和考試內容的更新,創新命題方法,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和統一,互為表里,相得益彰。在理論與問題之間介入一個更真實、開放的情境,模擬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場景。 數學,加強理性思維考查,體現創新性。 試卷結構變化 數學試卷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邏輯推斷填空題、數學填空題、計算題、證明題、應用題、數據處理題、舉例題、開放題等22題,共150分。
開發5種新題型 1.多選題:選擇題的答案不唯一,存在多個正確選項。 2.邏輯題:以日常生活的語言和情景考查推理、論證、比較、評價等邏輯思維能力。 3.數據分析題:給出一些材料背景,以及相關數據,要求考生讀懂材料,獲取信息,根據材料給出的情境、原理以及猜測等,自主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解決問題。 4.舉例題:要求考生通過給出已知結論、性質和定理等條件,從題干中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寫出符合題干的結論或具體實例。 5.開放題:問答題開放設問,答案并不唯一,要求考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究,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
高考數學命題內容變化 1.改革后的《考試大綱》中不再設置選考內容,所有內容為必考內容。將現行《考試大綱》選考內容中的“不等式選講”列為必考內容,其他兩部分內容“幾何證明選講”和“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再列為考試內容。 2.數學考試內容根據本科院校的招生要求和不分文理科的考試要求,在現行理科內容的基礎上,刪除數學歸納法、定積分、微積分基本定理等內容。 3.文理不分科后的數學試卷,與現行文科數學相比,增加空間向量、計數原理和隨機變量等內容。
高考數學命題目標變化 數學科將原來考試大綱中的5種能力、2種意識進行整合,形成新的能力結構,即邏輯思維能力、運算求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創新與應用意識。數學科應加強考查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學習和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高考數學命題方式變化 1.在學科知識網絡的交匯點和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點設計試題,注重學科知識內在的聯系和多學科的融合。 2.創新試題設計,通過提供數據、圖形、表格等多種形式的材料,設計條件或結論開放、解題方法多樣、答案不唯一的試題,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 3.增加應用型試題,緊密聯系生活實踐。 英語,突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考查,促進學科素養養成。 高考英語通過深度發掘語篇材料思想內涵,突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交際能力、人文底蘊的養成。 如閱讀理解部分選取野生動物保護、植物科學研究、生態系統平衡維護等話題文章設計試題,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體悟和諧發展之道。
文綜,體現學科素養導向,引導教學深入探索。 文科綜合注重創新試題設計、挖掘時代主題、構建問題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歷史學科所獨具的思維與分析方法,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了更好地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對高考文綜試題命制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在原有題型的基礎上,開發新的題型。 第二,克服目前文科綜合試題中“主題綜合、分主題分學科命題”模式,命制跨政治、歷史、地理三科的綜合題。 第三,考試形式應多元化。 新題型1:撰寫小論文類試題 這類試題是指對于一些重要的地理問題、理念和思想方法,結合地理學科自身的特色與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規律,使學生通過書寫小論文的形式進行多角度的思考與探索,以新穎獨特的視角來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思想。
新題型2:設計小制作類試題 地理小制作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與開發學生學習地理潛能的功能,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這類試題以考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主,試題的條件與過程都具有開放性。
新題型3:提出問題類試題 命題者通過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聯想已掌握的地理學領域的相關知識與規律,從而嘗試性地提出與情境相關的問題,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理科,綜合科學設計試卷結構,凸顯探究精神。 化學 增加化學反應圖形和性能關聯圖形的體裁,讓學生在獲得化學信息的基礎上,回歸到基本反應原理和物質結構知識中去。通過延伸基本知識,在培養學生自學和探究精神方面也進行積極探索。 物理 物理學科通過將動量和近代物理作為必考內容進行考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實際現象,理解更深層次問題。 生物 生物學科要求學生能夠對生物學問題進行探究,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和實施計劃、得出結論、科學表達等;同時,要求學生具備實驗設計、實驗結果預測的能力。 評論 |
向昆 的其它文章 |